2024年,信息工程学院秉承学校“三结合、五赋能”的教育教学理念,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全方位贴合学生长远发展需求,扎根本土、锚向“智能科技+医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教工党员标杆引领,党建、学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信息工程学院通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等活动,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教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24年学院通过了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的验收工作,强化了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激励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争先创优。另外,学院荣获2024年学校“平安校园”创建先进单位称号,学生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课程建设新突破,砥砺前行创佳绩
2024年,信息工程学院郭静、程瑶两位老师主持申报的《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2门课程获批陕西省第三批一流课程,这标志着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此次省级一流课程的获批,是信息工程学院长期以来重视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的成果体现。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推动更多优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持续提升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产教融合结硕果,创新发展谱新篇
2024年,信息工程学院的“基于STM32的智能农业沙盘设计”项目喜获产教融合百强成果奖,在产教融合方面实现新突破。该项目着眼于智能农业前沿,基于STM32构建智能农业沙盘。通过精准的传感器与智能算法,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精准模拟与调控,为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创新方案。此次获奖是对学院师生创新实践的高度认可,学院将以此为动力,持续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激励更多师生参与科研,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四、教师赛场展风采,讲课大赛传佳音
在学校各类教师讲课比赛中,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6项校级奖项。其中,段乃侠老师获得产教融合创新大赛三等奖,王玉芳、宋东峰老师分别获得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及优秀奖,陈慧珍、王鑫鑫老师分别获得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及三等奖。陈慧珍老师还获得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单项奖,学院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这些成绩体现了学院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风采,彰显了学院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成果。
五、学科竞赛展锋芒,莘莘学子创辉煌
2024年,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学科及科技竞赛中表现出色,全年荣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4项、科技竞赛获奖68项。其中,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中荣获陕西赛区一等奖和二等奖,首次实现省级一等奖的突破。在第十五届蓝桥杯大赛中,个人赛中荣获31项省赛奖项。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地区赛中,斩获14项奖项,并有3项作品晋级国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得省级银奖1项、铜奖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1项、省级立项10项,学院荣获创新创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些成绩体现了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展示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
六、科研成果丰硕,奋进新征程
2024年,学院教师在多个科研领域持续发力。王希娟院长主持的“智慧康养与中医药数智技术创新团队”成功获为批咸阳科技局优秀创新团队;张喜民博士主持的《面向产线的小尺寸不规则零件机器视觉高精度测量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王希娟院长带领的教师团队顺利完成了首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课题的结题工作;学院获批3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聚焦课程改革,拉近课堂与产业需求的距离;学院教师授权发明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2件,横向课题到账340余万;学院教师获批3项“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立项,涵盖深度学习、混合式教学和在线学习评估模型,彰显了学院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重要成果。
七、参与区域科学发展,积极发声、增强交流
2024年,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希娟受邀参加咸阳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展示了学院在科技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和对地方科技发展的贡献。王院长在分团会议中积极参与讨论与互动,介绍了学院概况和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果,增强了与其他企业、科研院校的沟通与交流。
八、主动向行业学会靠拢,成为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理事单位
2024年7月,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希娟代表学校参加了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2024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并成功增补为学会理事,使我校成为学会的理事单位,标志着学院在计算机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学院在计算机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九、师资队伍稳步建设,夯实学院发展人力基石
2024年,信息工程学院将师资队伍建设置于重要地位,借助人才引进和教师培训等途径,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一方面,学院引进众多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教师,壮大了教师队伍的规模。另一方面,学院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这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频繁开展。学院内部通过培训、磨课等方式提升教学能力,外部交流拓展科研视野,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得以增强。师资队伍的稳步建设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十、医工交叉协同推进,构建学院人才培养特色
为推动医工交叉领域的融合发展与创新,更好的搭建医工共建学术交流平台和协作机制,信息工程学院与医药学院举行了医工交叉项目交流研讨会。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希娟、科研副院长赵仲孟,以及步长科技管理中心、中药研究院院长等参加交流研讨会。赵仲孟教授表示,学科交叉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源泉,医工交叉为计算机类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我院组建了跨学科科研团队,汇聚多领域人才,围绕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等开展工作,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