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希娟、副院长赵仲孟带领学院全体无课的42名教师前往医药学院中药智能制造实验室参观学习。此次参观活动旨在促进信息工程与医药领域的深度融合,探索“信工+医药”协同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在参观过程中,中药研究院副院长彭修娟、院士专家工作站常务副主任许刚、医药学院实验室主任胡亚刚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建设情况、设备功能以及科研成果。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中药搅拌及粉碎设备、智能检测仪器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中药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信息化与标准化,并对部分设备进行了开机演示运行。王院长一行认真听取专家讲解,对实验室在中药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实践表示高度赞赏,并就相关技术问题与实验室人员现场进行了深入交流。
参观结束后,双方领导、部分骨干教师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等举行了“‘中药智能制造’医药+信工融合发展推进会”,并就双方感兴趣的关键技术展开热烈研讨。信息工程学院王院长首先发言,她对医药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信息工程学院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情况。王院长表示,信息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与创新,此次参观交流活动为双方医工交叉合作提供了绝佳契机,希望未来能与医药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信工+医药”融合发展新模式。
分管科研的赵院长接着发言,他从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阐述了信息工程学院的优势与经验,并表示愿与医药学院携手,针对中药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相关科研成果落地应用,助力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
医药学院彭院长随后发言,她对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中药研究院在中药研发、生产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彭院长指出,当前中药产业面临着质量标准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等诸多挑战,亟需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她期待与信息工程学院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攻克中药智能制造技术难题。
许刚博士从技术角度深入阐述了中药智能制造过程中所面临的数据处理、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等关键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信息技术在中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前景。徐博士强调,信息技术在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双方合作将为中药智能制造领域带来新的突破与发展。
在交流环节,信息工程学院的骨干教师们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与教学科研经验,针对中药智能制造中的技术难题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他们认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中药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精准炮制、质量追溯与生产优化。同时,双方就如何加强学院间合作、开展联合科研项目、培养跨学科人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了初步共识。
王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参观交流活动为信息工程学院与医药学院之间的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加强沟通与协作,积极探索“信工+医药”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共同推动中药智能制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此次参观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信息工程学院与医药学院在跨学科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践行我校“医药+”战略落实,为实现医药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