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参加2025(第六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汲取宝贵经验

发布者:信息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5-03-31浏览次数:10

329-30日,2025(第六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大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校企融合专业委员会指导,中教全媒体主办,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支持本次会议。

大会以“培养引领未来的高水平人才—人工智能专业及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享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及学科生态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探索高校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来自本科高校、军队院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的校长、书记、副校长、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副院长、计算机学院等各学院负责人、人工智能专业及学科建设负责人、教务处负责人、专业教师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300余位嘉宾和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信息工程学院王希娟和智能科学教研室主任商莹随学校教务处一行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

王希娟院长和商莹老师参会

首先,中教全媒体总裁、主编,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院产教融合中心主任夏巍峰首先代表主办方中教全媒体致开场词。他表示,当前大模型以突破性语言生成能力引发全球热议,机器人穿梭于灾后重建和工业巡检复杂场景,人工智能正以超预期的速度重构社会运行模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兼教学研究与质量管理处处长王广智指出,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近年来,以国产大模型DeepSeek为代表的底层技术突破和Manus等智能交互技术的广泛应用,既展现了我国在AI基础研究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体现了产业界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大会邀请了多所高校和企业专家进行了大会报告,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新进展,以及企业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平台。会议中,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洪军围绕“AI赋能自主自助式学习的课堂革命”做了主题报告。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郭耀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做了主题报告。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卓越研究院副院长周海围绕“大模型时代产教融合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做了主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计卫星围绕“大模型时代计算机类专业升级改造的探索与实践”做了主题报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道强围绕“人工智能交叉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做了主题报告。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首批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高等学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万良围绕“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做了主题报告。

   

   

各高校专家讲解

    

王希娟院长和商莹老师认真听专家汇报

精彩报告与分享交流盛宴后,王希娟院长和商莹老师参加了走进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参加“AI+高等教育体验日”活动,智谱AI专家围绕“大模型赋能高校智慧教辅创新场景”主题做了系列分享,并展开深入交流。

    

AI+高等教育体验日”活动现场

本次大会专家从技术前沿与创新、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学科生态建设等方面多维度阐述,为我院课程改革、实验室建设、“项目制学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人工智能+医疗”等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AI+高等教育体验日”活动使两位老师更为深入的了解了人工智能企业的前沿技术以及大模型如何成为高校教学的“超级助手”,这些前沿实践案例,为我院提供可借鉴的创新思路,助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