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教学实效、推动课程创新,大数据教研室于2025年5月14日开展《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郑鹏怡老师主持,何旭燕老师担任主讲,围绕“程序控制流程”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展开深入研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索教学优化路径。
活动中,何老师以“程序控制流程”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if语句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针对if语句的教学,何老师通过“BMI健康助手”“用户年龄合法性判断”“成绩等级划分”等贴近生活的案例,解析单分支、双分支及多分支结构的逻辑设计,强调条件表达式与逻辑运算符的灵活运用对提升学生问题拆解能力的重要性。
研讨环节中,与会教师围绕“如何平衡语法教学与算法思维培养”展开热烈讨论。教研室主任郑老师指出,程序控制流程是构建学生计算思维的基石,需通过分层次、趣味化的案例设计降低学习门槛。多位教师分享了教学经验,描述如何将抽象语法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任务,激发学生兴趣。此外,教师们还就课堂中常见的理解误区展开交流,例如学生对编程语言中“程序控制流程”的畏难心理、条件表达式优先级混淆等问题,提出通过分步调试、可视化流程图辅助教学等解决方案。
活动最后,郑老师在总结中强调,教师需以学生为中心,将理论讲解与动手实践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在编程任务中逐步建立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次集体备课通过理论精讲、案例剖析与经验共享,进一步凝聚了教学共识,为《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高质量实施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大数据教研室将持续推进教学研讨与资源共建,深化课程改革,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