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教学设计,共促教学提升—大数据应用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

发布者:信息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5-09-17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凝聚教师教学智慧,2025916日,大数据应用教研室在10-404组织开展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本次集体备课由大数据应用教研室副主任恒妮老师组织,教研室全体无课教师参与,高雪雪老师担任备课人。

活动伊始,任恒妮老师首先对集体备课的价值及意义进行了说明。她强调集体备课主要是打破教师个体备课的局限,通过“集体智慧”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成长。

备课环节中,高雪雪老师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教学实际,从循环结构的教学目标设定、重难点突破、教学案例设计及教学方法选择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她指出,循环结构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复杂算法的基础,需通过 “理论讲解 + 案例实操 + 问题探究” 的模式,帮助学生理解 for 循环、while 循环、do-while 循环的适用场景及逻辑差异。同时,高老师分享了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以 “学生成绩统计分析” 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运用循环结构实现数据批量处理,既贴合专业应用需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她还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对循环条件判断混淆、嵌套循环逻辑梳理困难等,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包括借助流程图可视化循环过程、通过分层练习逐步加深难度等。

在教师点评与研讨环节,参会教师积极发言,围绕主讲内容展开热烈讨论。任恒妮老师对 “任务驱动式案例设计” 给予高度认可,认为该案例紧密结合大数据、信管专业的实际应用场景,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 “理论联系实践” 的思维;滕文老师则针对嵌套循环的教学提出补充建议,建议增加 “小型项目实操” 环节,让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强化对循环结构的理解与运用;程瑶老师从学情分析角度出发,建议在教学中增加 “基础薄弱学生帮扶” 环节,通过小组互助、个性化辅导等方式,确保全体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各位教师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各自在循环结构教学中的优秀做法与常见问题,形成了 “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的良好研讨氛围。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教师搭建了交流研讨的平台,也为后续相关课程的有效教学实施提供了清晰思路,对推动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