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学科研讨、跨专业协同​-----大数据应用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

发布者:信息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5-09-30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扎实筑牢数据库领域专业英语基础,930日,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应用教研室在 10-404组织开展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本次活动,由岑佳璐老师担任备课人。


备课活动伊始,教研室主任郑鹏怡老师围绕当前大数据行业发展趋势与《专业英语》课程的关联性展开深度分析。她指出,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普及与应用,具备扎实的专业英语能力已成为大数据领域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精准读懂国际前沿技术文献、熟练掌握专业术语,更需具备跨文化技术交流与学术写作的综合能力。基于这一需求,本次集体备课明确将 “提升学生专业英语实用能力” 作为核心方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数据专业英语》课程负责人岑佳璐老师提出,课程教学需充分突出 “大数据” 特色。在 “data model(数据模型)” 教学模块中,除讲解传统的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外,还需引入 NoSQL模型、图模型等新型数据模型,通过对比中英文技术文档,帮助学生清晰掌握不同模型的适用场景;在 “data security(数据安全)” 教学板块,结合大数据隐私保护、加密技术等核心内容,引入国际企业安全实践案例,助力学生切实掌握专业英语在技术交流中的实际应用方法。

针对数据库知识点教学,任恒妮老师强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时,需重点强化 “data abstraction(数据抽象)” 三级模式(物理层、逻辑层、视图层)的英文术语辨析,同时加强 “data model(数据模型)” 在信息系统开发中实际应用案例的英文解读,通过这一方式帮助学生构建 “术语理解 -理论应用 -英文表达” 的完整学习链条。此外,宋东峰老师提出,文献阅读技巧对学生撰写论文时引用外文文献具有重要帮助,计划在课程中引入 “英文案例研讨” 等互动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

郑鹏怡主任在总结环节表示,本次集体备课有效实现了课程教学协同与教学资源共享。下一步,教研室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设计;二是录制专业英语知识点英文讲解微课;三是搭建课程教学共享资源库。同时,教研室将持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深化课程重难点解析与教学方法创新研讨,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搜索
您想要找的